•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詹勇同志在全区村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作者:区委办  阅读数:823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25日

    认清新形势  把握新要求

    为大安追赶跨越奋力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

    ——区委书记詹勇同志在全区村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4年9月24日

     

    同志们:

        区委决定,从今天起利用5天时间举行换届后村级干部的第一次集中培训。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家端正从业心态,明确职能职责,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提高工作本领。去年11月,区委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眼“固本强基”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村级换届工作。在正值全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关键时期,区委举办这次有史以来培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村级干部集中培训,这既是村两委换届工作的延续和深化,更是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大举措。对于这次培训,区委高度重视,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本次集中培训做了精心准备。希望大家务必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切实端正学习态度,严守培训纪律,通过培训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下面,我想与大家就如何看待新时期村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当好村官,作些交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村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村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的课题。封建社会有“皇权不下县”的传统。新中国建立后,行政体系不断完善,现在实行的是国务院、省、市、县、乡五级行政体系。因此,社会上就有了“村官不是官、村干部不是干部”的说法。然而,现实中我们的村干部不仅是干部,而且在群众眼里是“官”。由此可见,村级组织确实是一级非常特殊的基层组织。

        (一)特殊的地位。地位源于作用,作用决定地位。村级组织在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层级和位置。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传达贯彻到农村千家万户,关键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否贯彻落实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关键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党和政府的惠农富农政策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到位,关键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最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实现好代表好维护好,农村贫困群众能否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农村群众能否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关键也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换句话说,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我们共产党这座“大厦”在农村的“根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就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可以说,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村级干部队伍建得好不好、强不强,不仅事关最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必定地动山摇。正因如此,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

        (二)特殊的性质。性质决定工作职责和内容,体系架构决定工作运转。去年换届时,区委将村级组织构成由过去传统的村“两委”调整为“三委”,即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村级组织构架的变革,是为了加强基层民主监督,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行的村“三委”的职责和关系分别是:

        村党支部委员会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行使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简而言之,一方面,村党支部委员会必须接受和服从乡镇党委的领导;另一方面,村党支部委员会又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接受和服从村党支部委员会的领导;接受和服从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并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履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履行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促进村域经济发展,依法管理本村集体土地和其他财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乡镇人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监督村民委员会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落实村民民主理财、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情况的监督机构,在村党支部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乡镇人民政府和纪委的指导下,独立行使监督权。之所以增设村务监督委员会,就是要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加强群众监督,增强民主监督的刚性,使村民自治制度具体化、系统化。

        上述村“三委”共同构成了农村基层组织中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也是区委对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特别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探索。

        (三)特殊的作用。村级组织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者,是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者,是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的实施者,是文明乡风、良好风尚的引领者。其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村级组织是推动村域发展的“主心骨”。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从一个村的角度来说,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是村级组织一切工作的主题。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没有一支好的村干部队伍,就不可能有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我区而言,经济欠发达是最基本的区情,发展不快是最主要的矛盾,要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村级组织如何围绕全区追赶跨越的奋斗目标,因地制宜确定本村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家切实理清思路并带领广大群众共同推进。

        第二,村级组织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村级组织的主要职责,也是考量村级组织合不合格的重要标准。当前,农村群众的等、靠、要等落后思想相对较为普遍,不会富、无力富,有致富的愿望、无致富的门路等情况普遍存在。村级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引领者、组织者,如何引导群众、动员群众、组织带领群众打通致富的“渠道”,如何帮助群众提高致富能力,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村级组织是落实村民自治的“实践者”。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创举,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实行村民自治是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村级组织在保障村民自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关键也在于村级组织作用的正确发挥。当前,在落实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尚存在很大差距,在推行村民自治中也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有的村民自治有名无实,搞形式主义、“走过场”;有的村务不公开、财务不公开、惠民政策不公开、应当村民决策的事项不交村民决策,村民议事决策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作为村级组织的干部,必须筑牢民本思想,必须牢记为民谋福祉的宗旨,必须进一步提升民主实践能力,引导广大群众依法、民主地管理好自己的事情。

        第四,村级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对于广大农村群众而言,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就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化身”,是评判党委政府工作的“晴雨表”。现实中,群众的建议、呼声如何反映到上级党组织,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如何得到群众的理解、接受并转换为实际行动,这些都需要依靠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来实现。因此,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具有很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果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能树立和维护好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反之,如果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牢固、与群众感情疏远,甚至漠视群众疾苦、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就会破坏党委政府的形象, 严重损害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五,村级组织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奠基石”。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关键还在基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利益格局正在深刻调整,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正逐步增强,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村是我国农村社会最小的细胞,村级组织直接面向群众、接触群众,处于各种矛盾的源头和焦点,是维护和谐稳定的第一道“安全阀”。群众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首先会找到的也是我们的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大到资产资源分配、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小到“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村级组织首当其冲要去调处、去化解。可以说,群众平时没事不找你,出现问题去找你,解决不好还怨你。如果村级组织和干部能够处事公道,群众就会真心拥护;反之,则会激化各种矛盾,甚至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好村官”的标准

        事业兴衰成败,关键在党,要害在人。区委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支‘靠得住、懂规矩、有本事、善担当、得公认’的基层干部队伍”,这是区委对进一步鲜明“注重品行、崇尚实干、突出实绩、勇于担当、群众公认”用人导向,着力解决当前基层

        干部队伍观念不适应、作风不适应、能力不适应以及群众公认度不高等突出问题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区委把中央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二十字”好干部标准落实到基层组织干部的具体化。

        “靠得住、懂规矩、有本事、善担当、得公认”这十五字的“好村官”标准,对村级组织特别是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希望大家牢记并深刻理解这十五字标准。“靠得住”,指的是必须对党忠诚、政治坚定,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维护组织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始终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懂规矩”,指的是必须将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公道正派,严守组织纪律,严格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规程办事,坚守好做人做事用权的底线。“有本事”,指的是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服务群众能力、推动发展能力,要善于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要善于协调各方关系、争取各方支持、整合各种资源,要善于协调纠纷、化解矛盾问题,要擅长组织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善担当”,指的是必须“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既要有担当的能力,更要有担当的勇气和智慧,能够抛却私心杂念、全心全力落实好组织所交付的任务、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得公认”,指的是必须坚持上对组织负责、下对群众负责,切实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既赢得党委政府认可与肯定、又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导向取决于目标,思路决定出路。选好用好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支标竿,就是鲜明一个正确导向,就能够给事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相反,选错用错一个干部,不但可能影响事业的发展,甚至会败坏干部队伍的风气,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正因为如此,区委自去年村级换届工作以来始终一以贯之地大力倡导并反复强调这十五字的“好村官”标准。但对照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离上述标准差距还甚大,以纪检监察机关最近查办的案件来看,有的问题还极为突出。在这里,我再对“好村官”标准作进一步的阐述。

        靠得住,是“好村官”的第一标准。“靠得住”,就是要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组织。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一名干部靠不住,本事越大就越坏事。从组织的视角看,靠不住干部有三种突出表现:一是不讲政治,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 思想消极,意志衰退,精神懈怠,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二是不讲执行,不服从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不执行上级组织的决策部署,不以事业发展、大局利益为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做落后群众的“尾巴”。三是不思进取,缺乏事业心、责任感,贪图安逸,作风漂浮,工作消极懈怠,甚至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只想实惠不干实事。这些问题危害极大,这种干部决不能信任、更不能重用。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靠得住”既是第一要求,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大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要把“靠得住”作为立身之本、履职之要、成事之基。要始终对党忠诚、政治坚定,保持头脑清醒,坚守党性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部署,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要重品行、重实干,忠诚老实,言行一致,爱岗敬业,勤勉干事,把心思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劲头使在真抓实干上,尽心尽职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

        懂规矩,是“好村官”的根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火车越轨要翻车,人不守规要出事。如果不懂规矩、不守规矩,就会出大问题,这样的干部“本事”再大都不是组织需要的干部。当前,有的村干部根本不懂规矩,想事情干工作缺少“规矩”这根弦,虑事简单、不明“方向”、不晓“轻重”,缺规矩不在意,有规矩不执行,该作为的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不该作为的却“越位”,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特别是近期按省市委要求开展的正风肃纪专项行动中,从对部分村级财务的明查暗访情况来看,村级组织公款吃喝、滥发奖金补助、白条入账列支等情况大量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已经涉嫌违纪违法。近年来,我区在村组干部中接连出现了一系列违法违纪案件,极大地损害了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形象,从这些查处的案件来看,基层干部从逾越规矩开始逐渐走向违法犯罪深渊的例子不在少数。这当中,有的是因为挪用截留惠农、民生专项资金受到党纪处分,有的是因为向办事村民索取所谓的“好处费”、贪污或私分公款、破坏选举等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些都是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违纪违法问题,群众对于这些违纪违法问题是深恶痛绝的。

        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事实证明,凡是不按规矩办事的人,最后都要栽在“规矩”手里。当干部,懂规矩、守规矩、用规矩,是一种约束、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保障。大家首先要明白党纪国法是最大的规矩,触犯了就会失去尊严和自由,谁滥用了今天的“自由”,谁就为自己的明天打造了“镣铐”;谁突破了法律的底线,谁就可能酿成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三重悲剧。因此,希望大家要将遵纪守法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法办事、依规办事,切实加强自我约束,不乱“章法”、不触“红线”、不越“雷池”。其次,规矩还包括民主决策程序、基本道德规范、各类规章制度以及村规民约等,大家也要带头遵守、带头执行,公正处事、公平待人,确保思想不跑偏、行动不越轨、权力不滥用、工作不乱来。同时,坚定地执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也是规矩,而且是极其重要的规矩,大家要把坚决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内化于心、落实于行,切实做到令行禁止,保证政令畅通。

        有本事,是“好村官”的履职之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村干部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官”,但事实上在群众眼中村干部也是“官”,而且是离群众最近的“官”,也是为群众直接办事的“官”。村干部要切实肩负起“造福一方”的重任,必须要有统筹好群众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实践中历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硬本事。

        从本质上讲,各级干部的工作都是进行组织协调活动。当前,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事情繁杂,宣传政策法规、管理公共事务、调解矛盾纠纷等等,都需要大家直接面对群众开展大量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争取资金项目、筹建公益设施等等,也需要上下左右的沟通协调,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都是客观事实。村干部既要搞好对内组织协调,又要搞好对上的协调工作,既要能激活“内力”,也要能够争取“上力”,整合好资源进而形成合力;还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活动能力,要善于与村域的企事业单位、外出的成功人士等搞好工作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联络,能够引得回“外力”,把有利于发展的资源、要素整合进来。同时,要能够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共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甚至还要能够引导群众、“借力群众”,善于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一些“特殊群众”的工作。总之,村干部要有组织协调能力,有社会活动能力,善于把不同对象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分散的各种力量凝聚起来,全面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整合利用好外界的环境和条件,共同把村里的事情管好办好,共同推动好本村的发展。

        善担当,是“好村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不愿担当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当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当就不能当干部。不管“官”大“官”小,在工作中都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既要有担当的能力,更要有担当的勇气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敢于担当是检验好干部的新时代标准。现在,在全区上下包括村级组织的干部队伍中好人主义不同程度的存在,甚至在极少数地方盛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软弱无力,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遇事明哲保身,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有好处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有的码头习气、哥们义气,遇事讲关系不讲原则,甚至以私情废公事,拿原则作交易,不拿好处不办事、拿了好处乱办事。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有些还在基层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太平官”“逍遥官”“老好人”多了,就必然败坏风气,贻误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切实加以解决。

        职位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责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到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当中。目前,很多基层干部也感染上了“为官不为”的流行病,把“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作为借口,该抓的工作不抓,该管的事情不管,该抓到位的不抓到位,该管好的不管好。其实,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干净是为了更好地干事,我们既不能拿“干事”替“不干净”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大家务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既要廉政更要勤政,既要干净更要干事,既要干事更要守规矩。当前,基层矛盾复杂、问题现实,要敢于正视困难、勇于直面矛盾,尽心用力、敢作善成,尤其要在重点工作、难点工作特别是急难辛险的中心工作中来检验我们敢不敢担当、善不善担当。

        得公认,是“好村官”的重要条件。群众认可是组织认可的基础,组织认可是群众认可的民主集中。所以,我多次讲一个基本的观点,既能让组织满意又能让群众满意,在组织和群众中都能得到“公认”的村干部,就是“好村官”。如何才能“得公认”?首先就要干好工作,争取获得上级更多的重视与关注,争取到上级更多地支持和帮助,改善本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而赢得群众的认同与支持。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赢得群众认可、受到群众尊重,才能使各项工作落实起来少走弯路、不走错路,甚至处理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尖锐的矛盾问题也才能够得到群众理解、支持,进而在推进一些棘手的工作中也才能得到上级的认同。这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是民主与集中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古代有句“居官座右铭”叫作“公生明,廉生威”,用现在的白话把它翻译出来就是:“处事公正就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做到秉公办事,能够获取群众的信任;做人廉洁就能够形成威力,能够让人心服,能够得到百姓的厚爱。对于在座各位而言,不管是刚刚走上村干部岗位的,还是得到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支持继续连任的,都要认认真真的思考如何走好“为官从政”这条路,正确处理好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确保不走偏、不走错,不负组织的重托,不负群众的期盼。

        三、围绕“好村官”标准全面提升履职水平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然而,要赢得群众的口碑和夸奖,需要带着亲情、满怀热情、倾注真情去联系服务群众,需要艰辛而努力的工作,需要超常而无私的付出,需要我们在座各位村官不断提升履职水平。如何才能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我认为重点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要重学习强素质

        “打铁先得自身硬”。这个硬,首先在素质上要过硬。农村过去有句俗话讲:“干部一声吼,群众跟着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群众“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这些都给村干部开展工作增加了压力、增大了难度,如果我们干部的素质跟不上,在发展中就要掉队,群众就会骂娘。坦率地说,我感觉我们村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普遍不够,部分村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不读书不看报,导致政策水平低,领导能力差,工作打不开局面。那么过硬的本领从何而来?当然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一要学政策。村干部是村民的主心骨,讲话、干事必须想在前、行在前,既要深刻理解大政方针,又要准确把握全区的发展形势;既要落实好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又要根据各村的不同实际,走出具有本村特色的发展之路。比如,针对当前的农村医保、社保、惠农政策等方面,中央省市区出台了系列政策,有的村干部自己对这些惠民政策都不甚了解,你又何谈向广大村民宣传呢?大量事实证明,如果村干部讲政治、懂政策,具有统筹大局的意识,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就能得到增强,自身的威望也会随之提高,各项工作也就自然会迈上新台阶。二要学法规。省委王东明书记指出“治蜀兴川,贵在厉行法治”。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大到治理国家,小到治理一个村,都应当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否则,不但有些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有时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告上法庭。过去有的村干部,凭着自己的“无知无畏,无法有为,照样干事”的满腔热忱,自以为是地用所谓的“村规”、“家规”来判断、处理村务,以至闹出许多“好心办坏事、好心办违法事”的“故事”。作为村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明白人。三要学科技知识。农村致富,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村主任,肩负着全村发展大任,没有一定的科技素质,要想搞好工作是很难的,要想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更难的。因此,村干部要强化科技观念,学习科学技术,不仅要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而且要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实用技术。现在科学发达了,要走科技兴农的路子,农业如果还是按老套路、老办法是搞不出“名堂”的,更谈不上助农增收奔小康。要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把党和政府的惠民富民政策传送到千家万户,二是要掌握科技实用性技术,靠科技来提高农业的单位产值效益,这样“三农”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

        第二,要重实践长本领

        实践出真知。毛主席曾经指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大家要高度重视实践过程,坚持立足本职岗位,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普通话”和“地方话”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提升。一要工作执行中增强驾驭全局的本领。“衡量干部能不能干事、称不称职,既要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看其洞察力、预判力以及提前化解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能预先发现出现问题的苗头、提前介入,及时解决,这是高水平;问题出现后,能经过努力妥善解决,这是职责所在;问题出现后,束手无策、“牛吃南瓜开不了口”,这就是没能力、没本事的表现。大家作为党委政府方针政策落实的直接执行者,作为一个村的“当家人”,要把准“脉搏”,摸清“家底”,深入了解村情和民意,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要善于抓大事,敢于抓难事,学会“弹钢琴”,“十个手指都要有动作”,避免顾此失彼情况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千条线”有序地穿过“一根针”。二要在富民强村中增强推动发展的本领。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是村干部的天职。在座的各位从出任村干部的那一天起,肩上就多了一副带民富的重担,不仅要带头富,更要以先富带后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里面既蕴含着你们的人生抱负和价值追求,又蕴藏着更多的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大家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牢固树立“致富一方”的责任感,切实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找准本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把经济搞上去。只有把群众都调动起来了,在发展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才能保证整个村充满活力;也只有经济发展快了,大家在群众中才会有说服力。三要在矛盾化解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村干部要赢得群众的拥护,就要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村干部只有心存服务意识,把自己定位成“服务员”的角色,才能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大家要静下心来,沉下身子,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和群众拉家常、结对子、交朋友,在一线谋划特色产业发展、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基层党建、服务广大群众。要善于从邻里纠纷、柴米油盐这些小事中,一叶知秋、总结规律,解决面上的一些问题。要不断增强预判分析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努力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第三,重廉洁作表率

        清正廉洁,既是群众之福,也是每位村干部“当官”之福。村干部只有成为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表率,心中才会有正气,身上才会有骨气,工作才会有底气,也只有这样才会让群众服气。首先,要有公心。农村有句话叫:“不要赢、只要平”。只要保持公平正派,威信就自然会树立起来。剖析我区一些农村的重复访、非访问题,大多也是因为不公引发的。有利益分配的不公,有干部行事决策的不公,有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不公,也有个别村干部贪污腐败引发的不公。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干部一定要注意办事公道,讲政策不讲关系,讲原则不讲人情,切实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准,不搞“暗箱操作”,更不能在审核低保医保、救济救助、医疗补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拿国家政策做人情,替亲戚考虑、帮朋友谋利。要严格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惠民利民政策的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要切实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其次,要有底线。对物质财富的攀比必将导致思想的蜕变。“本来人的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但是眼一红,心就黑了”。人都有七情六欲。如何对待朋友交往,如何对待家庭生活,如何对待金钱名利,是当干部必须十分慎重对待的一个问题,要始终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大家一定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亲情账、自由账和健康账。在名利上要有满足感,在责任上要有负罪感,在能力上要有危机感,真正把心思花到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求实效上,把本事用到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上,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好形象、留下好口碑。第三,不碰“高压线”。在座各位村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大家要清醒认识到,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是把“双刃剑”。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机遇,但同时也很容易成为“寻租”的主攻目标。大家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切实解决好“权力是谁赋予的、权力该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更要深刻认识到权力使用背后的重大责任,要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时刻用党章党纪和法律这把“尺子”去度量自己,时刻用反腐倡廉的法规和制度这个“笼子”去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期望这面“镜子”去照照自己,切实掂量好“行与不行”、“可为与不可为”,清晰地界定好行为上的“红绿灯”。

        换届以来,区委始终高度重视、关心关爱村干部这支队伍,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大家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当前,区委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也正在研究谋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对村干部的系列激励机制,鼓励实干苦干、干净干事,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力求让大家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精神上有“望头”。这里,我想借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一段台词赠予大家:“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心中有杆秤,那秤砣就是咱老百姓”。希望大家都争做像焦裕禄那样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信赖的好干部。

        同志们,今天利用这个培训班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思想,提出一些工作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当前,全区农村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挑战,希望大家始终牢记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在基层的工作舞台上切实履行好一名村干部所应尽的职责,努力为推动大安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夯实基础、凝心聚力。最后,祝同志们学习愉快、工作顺利!预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