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我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作者:陈平  阅读数:752   更新时间:2015年08月10日
      一、大安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现状
      1.降雨情况。我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41.1mm,但因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在年际和季节分配上差异很大,最大年降雨量达到1431.1mm,最小年降雨量仅为604.6mm。多年平均径流深374.8mm,占总降雨量的36%。
      2.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亿m3(不包括过境水资源量),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27.9m3,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3%,为全省人均水资源的10.8%。由于地质原因,我区地下水资源较为缺乏,多年平均地下水水资源总量约为0.17亿m3。
      3.水质状况。由于工业、生活、农业面源等污染影响较大,我区主要江河、水库水质现状较差。在河流方面,根据水功能区划,我区有3个一级水功能区(1个开发利用区),及4个二级水功能区,所有水功能区均在釜溪河、威远河,因长期受上游威远工业污染以及区内工业、生活排污的影响,釜溪河、威远河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未能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在水库水源方面,全区水库44座,其中饮用水源水库10座,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废水排放影响,水质状况也不乐观,全区饮用水源达标率仅为20%。
      (二)水资源配置现状
      我区水资源配置模式是以长葫水库为主,其余小型水利工程为辅,企业自备水源为补充。城区供水主要依靠长葫水库,场镇供水主要依靠10座小型水库,农业灌溉主要依靠长葫团结渠以及其他小型水利工程。由于各种原因,水资源配置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场镇生活供水方面,场镇供水水源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源标准,供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二是工业供水方面,由于自备水源威远河、釜溪河水质差的原因,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同时也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三是农业供水保障率较低,由于境内缺乏大型水库工程支持,农业受旱灾的影响较大。
      (三)水利设施情况
      全区现有各类水利工程4265处,其中:小(1)型水库6座、小(2)型水库38座,山平塘2508口,石河堰204道,提灌站153座,蓄水池1356口。全区蓄引提能力8605万方,有效蓄引提能力5647万方,灌面17.2万亩,有效灌面9.23万亩。全区灌溉渠道长260.53km,其中:土渠104.21km、石渠156.32km。
      (四)供水、用水、排水情况
      全区拥水厂13座,有城市水厂2座(麻柳湾水厂、烈士堰水厂),乡镇水厂11座(团结水厂、朝天寺水厂、三多寨水厂、永和水厂、何市水厂、新店水厂、永嘉水厂、牛佛水厂、回龙水厂、庙坝水厂、王大山水厂),制供水能力13.5万m3/日,其中烈士堰、麻柳湾水厂制供水能力13万m3/日,供水水源为境外威远长沙坝、葫芦口水库,担负着自贡城区主要供水任务;另有乡镇水厂11座,制供水能力0.5万吨/日,乡镇供水人口51040人。
      当前,我区利用的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比较缺乏,地下水的利用主要为农村分散生活饮用水和牲畜用水。全区供水总量为6939万m3,其中地表水6917万m3(蓄水4547万m3,提水2370万m3),地下水405万m3。总用水量为6939万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792万m3,林、渔、畜业用水556万m3,工业用水3000万m3,城镇生活用水967万m3,农村生活用水624万m3。
      由于我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满足自身用水需求,城区的生活、工业、以及部分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境外水源供给。境外年供水总量约为2750万m3,其中长葫水库供城区生活及部分工业用水1900万m3,沿滩多库联通工程供工业用水400万m3,长葫水库供农业用水450万m3,境外供水占总供水量比例达到了39.6%。
      全区总排水量为4146万m3,其中农业灌溉排水量448万m3,林渔畜排水量195万m3,生活用水排水量1193万m3,工业用水排水量2310万m3。
      二、大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分析
      (一)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1.人口发展预测
      大安区总人口45.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43万人,农业人口28.34万人,拟定未来我区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3.9‰,至2020年末,我区人口将达到46.85万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将逐步提高,城镇人口将快速增长,而农村人口将逐步下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城镇化进程,至2020年我区城镇化率将达到45%,城镇人口将达到21.08万人,农村人口为25.77万人。
      2.相关经济指标预测
      (1)GDP总值预测。2014年全区GDP总计186.39亿元,根据近几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拟定2016-2020年前GDP年均增长8.2%,至2020年全区GDP总值将达到299.08亿元。
      (2)工业增加值预测。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21亿元,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采用的预测方法,在2016-202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至2020年,我区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90.95亿元。
      (3)有效灌面预测。2014年全区耕地面积21万亩,随着城市和集镇的发展,预计耕地面积将逐年降低,根据近几年耕地变化情况,到2020年,全区耕地面积将减少到20.5万亩左右。未来几年,一方面我区将加快现有水利工程配套增加有效灌面,另一方面新建水利工程、江河提灌工程增加有效灌面,根据相关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预计我区2020有效灌面将由2014年的12.71万亩增加到15.2万亩。
      (二)需水量分析
      1.城镇生活需水量。根据预测,至2014年,全区城镇人口为17.43万人。2014年,结合自贡市实际用水情况,指标取值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60L/人·日,至2020年,随着楼房湾水库等工程的建成运行,可供利用的水源增加,考虑到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拟定2020年我区城镇人均综合生活量为180L/人·日,以此计算,至2020年我区城镇生活需水量为1384.96万立方米。
      2.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根据预测,至2014年,全区农业人口为28.34万人。2014年我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为60升/人·日,未来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将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将较大改善,用水量也将增长,依据近几年农村居民用水增长情况并参考《自贡市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中的定额分析,拟定2020年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70升/人·日,至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为658.42万立方米。
      3.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分析。农业用水主要为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畜用水,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成正比关系,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多少和水利工程情况有着直接关系。按年均亩均田土综合灌溉毛用水量276立方米/亩计算,2020年农业灌溉需水量为4195.2万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随社会的发展影响的因素很小,需水量主要与发展规模成正比,根据近些年我区林、渔、畜业发展状况,拟定年需水5%的递增率,至2020年,全区林、渔、畜用水量需水量为861.8万立方米。
      4.工业需水预测采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方法计算。根据经济预测,至2014年,我区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21亿元。2014年,我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7.5立方米,区通过工业节水措施,拟定我区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22.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以此计算,至2020年,全区工业需水量为4296.375万立方米。
      三、大安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一)水资源量不足。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027万m3,人均水资源量326.8m3,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21%,为全省人均水资源的10.75%。
      (二)降雨分布不均。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41mm,但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70%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而这部分水多以洪水的形式流走,我区旱灾频繁,春旱、夏旱连伏旱,农民靠天吃饭现象普遍,稍遇干旱,形成有水不能用和无法用的严峻局面,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
      (三)骨干工程缺乏。全区境内无一座建成的中型水库工程,且小(一)型水库仅有6座,平均一个乡镇不到1座。此外,现有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蓄水、输水保障率低。境内供水工程无法保障需水要求,对境外供水依赖度高,现状境外供水量达到了全区用水总量的39.6%。
      (四)用水效率较低。农业灌溉方式一般为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为0.42左右,与节水型灌溉技术规范规定标准0.5以及节水改造长远规划值0.65~0.75相差甚远。一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约76.2%,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较低。
      (五)水污染较严重。由于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工矿企业密集,污废水排放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城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的处理。目前威远河、釜溪河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某些时段水体水质达劣Ⅴ类。
      四、大安区“十三五”水务发展目标、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大安区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要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主导,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中心,以解决区域内全面灌溉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动发展示范区域内水网、田网、路网、林网“四网”全区覆盖,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切实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二)“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目标
      1.建成楼房湾中型水库及配套灌区工程,实现新增蓄水能力850万m3,根本改变大安区缺水现状。
      2.城镇自来水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供水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9%;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截污管道覆盖率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
      3.水资源管理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形成高效、规范、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建成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合理,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2787万m3以内,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6%。
      4.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49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45平方公里,完成水系绿化5公里。
      (三)“十三五”水务规划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全区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并把该项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行动。坚持实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监督,群众主体”的建管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分管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部门联动,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2.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各相关部门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做到沟通到位、指导到位;区级各部门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认真、积极配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3.多元投入,加强资金整合与管理。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研究出台了《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大府发〔2011〕4号),明确了部门职责,加强资金整合,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护、运行、促进机制建设。
      4.建管并重,确保工程发挥效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培育管理能力,确保长效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农田水利工程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工程建后管理,制定了《大安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明确产权归属,全面推行小型农田水利体制改革,对小型水利工程实行自建、自管、自用、自有的方针,工程建成验收后,将及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发放产权证,确保落实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责任。
      5.多方监督,提升项目建设质量。积极邀请媒体广泛参与,对项目建设过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坚决予以曝光,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政府相关部门严把工程质量关,定期、不定期对在建工程进行巡回抽查,各施工单位积极主动配合工程质量检查,努力构建“建设单位负责、管理单位控制、设计及施工单位保障、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作者: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