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供销社系统的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王行可 余 诚  阅读数:625   更新时间:2015年08月18日
      供销合作社这个上个世纪在中国农村家喻户晓的名字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近年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又被人们所关注。特别是今年,中央11号文件,全面部署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要求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方向,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这既是重振供销社的最佳机遇,也使我们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一、坚定“为农服务”的方向

      供销社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因农而生、依农而活,不管是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供销社的根都在农村。一度时期,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供销社怎么办下去,众说纷纭。我区的情况是经过几次改制,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已经改制完备。下一步该怎么深化改革,供销社的出路在哪里呢,大家都感到困惑。现在,中央11号文件为此作了最好的诠释,供销社的出路在农村,“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立身之本、生存之基,这也是大多数供销人的心声。

      (一)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立社之本。作为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因此供销社必须为农、务农、姓农,以农为本。几十年来的发展进程表明,供销社只有在为农服务中才能发展壮大,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为农服务的方向。

      (二)农村需要供销社服务。我国已经步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构建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供销社长期扎根农村,为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如我区传统特色产业——灯草编制品,供销社上世纪六十年代引进编织技术,进行培训推广,建立起“种植—编制—加工—销售—出口”的产业化体系,为老百姓带来了较好的收入,现在草编产业仍在为促农增收、城市扶贫、旅游开发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成为特色产业中的亮点。供销社改革发展历经曲折,但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仍然存在,而且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仍是农村商品流通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农村需要供销社提供生产、供销、金融等全方位服务。

      (三)为农服务是政府的重托。中央历来重视供销社改革发展,提出了“重视供销社就是重视农业、扶持供销社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把供销社作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力量。要完成政府托付的任务,供销社必须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以密切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积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适应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把供销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大力发展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使供销合作社成为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载体和实现农村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二、创新区供销社治理机制

      区供销社肩负着领导全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理顺区供销社体制,创新治理机制尤为关键。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区供销社运行机制。

      (一)建立区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服务体系。形成“区供销社+直属企业+基层社+农民合作社”的新型服务体系, 区供销社是辖区内供销社的联合组织,是直属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基层社是区供销社领导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农民合作社是供销社在农村的新型服务形式,是为社员服务的法人组织。

      (二)理顺区供销社体制。稳定区供销社参公管理性质,按照建设合作经济联合组织的要求,恢复建立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与区供销社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改造完善大安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组织结构,形成由区供销社主导搭建平台、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合力为农民服务的格局。

      (三)完善区供销社机构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配备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突出为基层服务,调整设置:社务指导股、财务审计股、社有资产管理股(或社有资产投资公司)、办公室。人员上按编制满额配备,造就一支对农民群众有感情、对合作事业有热情、对干事创业有激情的干部职工队伍。

      (四)规范区供销的职能。组织实施基层社改造,强化市场运营,搞好直接面向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网点建设,指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负责全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管理职能;把握好所属企业为农服务方向,加强社有资产监管,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

      三、改造重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

      基层供销合作社直接面向农民,代表了供销社形象。我区4个基层社经过几轮改革,甩掉了包袱,但同时基层社组织和传统的服务业务也弱化了。加快推进基层社改造,成为深化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改造重组基层社。把老基层社改造成新型基层社,要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找回对供销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地制宜地推进基层社改造。根据我区行政、地理情况和市场经济规律,恢复和重建大山铺、何市、牛佛3个基层社,建立3个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履行基层社职能,既是基层社,又是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基层社要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和经济上的联结,切实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

      (二)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按照“四民”“四自”(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原则组建起来的法人组织,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运营不规范、两个带动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

      进一步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营。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严格执行的议事制度,规范设置会计帐目,健全成员帐户,公开盈余分配,完善章程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良好的经营业绩、遵章守纪守法,突出合作经济理念,发挥合作优势,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增收致富。

      四、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

      我区供销社系统经过几轮改制后,自身经营服务实力骤降,与农民合作关系大不如以从前,只有通过强身健体、内生动力,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才能把供销社打造成生机勃勃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一)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在巩固和恢复传统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新的服务方式,试点示范以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等综合方式,增加庄稼医院、测土配肥、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交易信息、农村社会化服务等功能,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为农民提供日用消费品的同时,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就业培训、乡村旅游等服务,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二)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围绕蔬菜、水产、畜禽等产地和集散地建立鲜活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具备集货、储存、初加工、冷链物流配送、信息采集发布和培训功能,形成“多渠道、少环节、促增收”农产品流通新格局。拓展直营店模式,由“一社一店”向“一店多社”发展,条件成熟时可建大安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店,为全区优势特色农产品打造展示销售平台。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社有企业、基层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进入自贡市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并开设“网购代理店”和“农产品网销代理店”,帮助不熟悉网络知识的农民开展网络购物和网上销售,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三)做实农村综合服务社和社区服务中心,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在每个乡镇建立至少一个综合服务社,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新村建设,在每个集中居住区建立一个综合服务社,在农村城镇交汇区域建立社区服务中心。

      (四)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继续做好大安区三绿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工作,积累可推广的样板经验,力求在金融服务上突破。按市场化运作模式,以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资本链接为纽带,探索发展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在坚持社员制,封闭式原则,引导资金互助合作社与其他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并在成员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

      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是供销社系统发展的最好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心,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以密切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强化基层社和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为重点,把供销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使供销社这一传统组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生”。

    (王行可:区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余诚:区供销社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