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如何加强乡镇年轻干部的培养
    作者:陈玉  阅读数:657   更新时间:2015年09月16日
      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基石,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保障。乡镇工作是党的事业的基层基础,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前沿阵地,也是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培养基地。随着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复杂,对干部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如何进一步调动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快速提高做基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我们干部培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要求。
      一、乡镇年轻干部现状及特点分析
      新店镇辖5村1社区,约2万人口。镇党政机关24人,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行政事业在编年轻干部11名,其中党政领导干部5名,中层干部1名,一般干部5名。最大的 35岁,最小的24岁,年轻干部的平均年龄为31岁。年轻干部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其中全日制本科学历6人,在职本科学历5人。主要特点为:
      (一)学历普遍较高。与以往镇干部相比较,新近进入镇政府的年轻人第一学历普遍较高:2002年以前进入机关的干部、职工第一学历主体为中专,占80%以上;2002年开始全面实行公开招考后,通过招考、调动进入镇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50%左右。
      (二)去本土化严重。伴随公招公选人事制度的深入,乡镇干部、职工队伍去本土化现象越来越严重。2002年以前全镇干部、职工60%以上为本乡出生或常驻居民;2002年至2014年进入镇机关公务员总人数为13人,没有1名是出生或常住本镇人口,其中1人为省外人、5人为市外人,占到总人数近一半,近3年新店镇招录的6名公务员就有4名是市外人,随着公开招考面的不断扩大,去本土化比例将更加重。经调查,我区其他乡镇也存在类似情况。
      (三)对农村不够熟悉。与以往乡镇干部主体来源于本土村级组织或农村不同,新近参加工作的乡镇年轻干部大多数来源于高校,出生地大部分在城镇。年轻干部们对农村工作陌生,对农村生活环境陌生,对农村感情不深等都是正常现象。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和市场意识的影响,新入职的乡镇年轻干部更多是将乡镇干部、职工看成是一份社会职业,能够较公正客观看待这一社会角色,和以往乡镇干部、职工相比较,能够较好去除“官本位”。
      二、乡镇年轻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新招录的年轻干部群众观念不强
      11名年轻干部中,5名为3年内新招录公务员。新招录干部理想信念较为模糊,“毕业是为了找工作,公务员岗位是为了养家糊口”的意识极为严重,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薄,把工作是为民服务,还是为了能当上“官”弄混,把与群众的关系本末倒置。心里想的是领导开心与否,眼里瞧的是领导脸色阴晴与否,没有真正把自己的所做、所想放置于群众之中。年轻干部失去了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其工作也褪去色彩,也是一种变质。
      2. 年轻干部实践经验不足
      乡镇干部直接面对的是农村,服务的是群众。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多、群众意见大,如何面对复杂的形势,怎样妥善解决农民切身利益问题,这就成为年轻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慎重思考的问题。目前,乡镇党政一把手多为“空降兵”,由区里直接“空投”到乡镇,从机关的年轻干部到走上乡镇独挡一面的年轻领导干部,角色发生转变,因过于年轻,农村基层工作时间少,在直接面对农村重大矛盾纠纷问题时,尽管有勇往直前的决心,也有排除万难的信心,但农村工作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和经验,往往在实践中出现能力危机,对掌控农村形势感到“有心无力”。
      3. 年轻干部工作作风不实
      乡镇作为基层政府,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路线在农村开展的忠实执行者。执行者的工作作风好与坏,对农村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新店镇党政班子及镇机关干部共查找出871条问题,其中涉及干部个人的有680条,年轻干部查找出的问题有300多条,其中包括有:“工作务虚不务实”、“下村走走看、工作等等干”、“通不通龙卷风、懂不懂三分钟”等一些不良作风。部分年轻干部不安于农村工作,到乡镇一两年就想调回区上,天太热、天太冷、天下雨都推托着不想下村,下村车来车往,对群众矛盾纠纷维稳工作犹如谈虎色变。有的干部空谈多,抓落实少,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漫无边际,行动中却很少动真格,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深入农村也只是“公务车一转、啥也都没干”,在村里开车如兜风般转一圈就回来,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年轻干部深入基层过少,无法了解当前群众思想动态,不知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也就更谈不上如何为民排忧解难。
      4. 乡镇干部主动学习意识不够
      不可否认乡镇年轻干部在学习意识上要较区级干部更加淡薄,乡镇干部服务的对象是农村群众,工作指导对象是村级干部,面对的群体文化素质较低,工作环境无形造成乡镇干部有文化素质的优越感,从而放松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乡镇年轻干部毕业到走上工作岗位,甚至走到领导岗位,年轻干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知识面大多数还停留在学校课本上,没有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上的不进则退,表现在几次公开遴选优秀干部的竞争中,不论笔试面试乡镇干部的考试成绩都落后于区级部门干部。在首届递进培养班的学员中,真正来自乡镇岗位的干部只有3人,仅占全部学员的10%以下。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学习松懈。存在“以干代学,以忙挤学,用时才学,要求才学”的不良倾向,使年轻干部宗旨意识没有得到增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工作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思想缺乏创新,持而久之,工作没有动力,思想变得麻木,在服务群众的态度及作风上就会存在飘浮、务虚、态度恶劣等不良倾向。二是宗旨淡薄。有的年轻干部四风和好人主义问题较多存在,没有把我们党“自始至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人民”作为工作指导。三是培养欠缺。年轻干部成长是一个长期学习、培养、实践、锻炼的过程,培养措施不得力,年轻干部工作能力不会提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思想观念不够成熟,处理问题不够稳重。
      三、乡镇年轻干部培养措施
      为激发乡镇年轻干部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知难而进的良好精神状态,切实提升其依法办事、组织协调、做群众工作、优质服务、总结表达等综合素质能力,我们要从几个方面着力。
      (一)建立乡镇干部的信息库。针对青年干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个人特长等进行详实登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干部“信息库”和青年干部档案。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经常性地开展青年干部“谈心谈话”工作,原则上一年两次,有特殊需要随时组织。青年干部也要主动要求与领导、同事、村干部进行“谈心谈话”,解开疑惑、清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获得帮助。青年干部之间也要多沟通交流,要通过网络平台,加强相互学习、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建立年轻干部的学习培养制度。要有计划地向年轻干部进行政治思想修养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的水平,着力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一是建立“一帮一”师徒结对制度。每个培养对象拜机关或村(社区)的老干部为师,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咨询、群众工作经验传授、深入一线示范学习、思想汇报等帮带工作,让青年干部能迅速提高业务水平、熟悉乡情民情、丰富工作经验。二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首先,把对年轻干部的“三观”教育放在首位,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上下功夫。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对年轻干部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打牢理论基础。其次,把对年轻干部的文化和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在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上下功夫。坚持理论教育与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座谈研讨相结合,提高参训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较好地克服年轻干部存在的骄傲自满情绪。
      (三)规范乡镇年轻干部的锻炼机制。有重点地培养乡镇的后备干部,派放到村或到重要的岗位挂职锻炼。有意识地抽调年轻干部参加一些中心工作,多压担子、多给任务,让其唱“主角”尽其发挥才干,使其尽快成熟起来,提高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工作实绩和挂职锻炼的结果作为选用的重要依据。
      (四)深化年轻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要给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镇机关综合、协调性较强的部门任职的机会,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开阔视野,激发工作热情,积累工作经验,努力营造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氛围,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五)重视领导才能的全面培养机制。应注重在工作中大胆放权,放心使用,给乡镇干部压担子,培养他们统揽全局、宏观决策的能力,以新思维、新观念、新办法研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知人善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他们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抵御各种风险、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六)建立青年干部考核评优制度。根据德、能、勤、绩四项内容,科学合理设置青年干部考核目标,使青年干部既参与机关、村(社区)年度统一考核,又参加青年干部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每年单位评优、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
    (作者:新店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