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詹勇同志在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作者:区委办  阅读数:694   更新时间:2015年11月19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5年10月19日

     

    同志们:

      在深化扶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全面小康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形势下,区委、区政府召开这次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上的谋划部署会,更是一次行动上的督促落实会。其目的就是引导和推动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行动,坚决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实施扶贫开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党的执政根基,是一项极具政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重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扶贫开发并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今年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责任重于泰山。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集中打出了“3+10”组合拳,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并加紧落地落实。市委洪金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必须结合我市“插花”扶贫的实际,紧扣精准扶贫目标,凝聚各方力量,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因此,我们必须从时代要求和全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必经路径。习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就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任何一方群众落伍,也不能让“平均收入”掩盖了“不平均”。目前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已经进入到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大安作为传统老工业城区,城市贫困问题与农村贫困问题相互叠加,全区农村有26个贫困村、2.46万贫困人口,加之城市棚户区面宽量大,贫困人口总数在全市所占比重较大。这就是我们决战“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的突出“短板”。如果不有效补齐这一“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二,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必须把精准扶贫牢牢地抓在手中。精准扶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贫工作新机制,是新形势下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省委全会明确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布局,提出“面上抓整体推进,点上抓精准扶贫,形成双轮驱动的协同效应”,强调必须着力在“精准”上下更大功夫,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具体化,做到“六个精准”。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提出了实施“八个一批”推进精准扶贫的举措。可以说,中央和省、市的部署非常密集,对精准扶贫的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要求之高前所未有,今后也必将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大家在谋划“十三五”工作中,必须以精准扶贫为契机,系统谋划、主动对接,全力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资金投放到大安,迅速形成一批项目投资、释放一批刚性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推动形成“稳增长、惠民生”的新引擎。

      第三,完成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必须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的攻坚意识。近年来,全区上下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区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的5.05万人减少到2.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7.8%下降到5.36%,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总体来讲,全区扶贫开发已经由解决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进入到加快脱贫致富、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阶段。但更要清醒地看到,现有贫困村区位条件较差,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特殊贫困矛盾尤为突出、返贫问题不容乐观,抓好扶贫开发不仅是当前的一项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是贫困人口“插花分布、点状分散”的特殊性,对我们精准识别、精准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贫原因更多集中在文化、技术、资金、服务、保障等社会因素的复杂性,对我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来了更大挑战。如果推进措施不得力、干部群众不努力,预期目标就很难实现,不但群众不满意,势必还会拖全市乃至全省的后腿。面对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待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强化攻坚意识,切实提升攻坚能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紧扣目标,突出精准,合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和省、市委 “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部署要求,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深入分析,确定了我区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这就是: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九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00人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2.4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6个贫困村“摘帽”,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区委、区政府对精准扶贫的总体部署,集中体现在今天印发的一个意见和一个规划当中。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核心要求是切实把“精准”二字贯穿始终,牢牢聚焦“六个精准”,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措施,合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第一,要在摸清家底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到扶持对象精准。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摸底,最基础、最关键的步骤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客观地讲,贫困人口识别还缺乏具体评判标准,本身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特别是现在对贫困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受利益驱动争当“贫困户”的群众不在少数。我们前阶段在精准识别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相关的信息系统基本建立,但在“精准”上仍有较大的差距。信息上的误差必然导致对策上的误差,进而影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效果。下步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强化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为“精准制导、定点清除”打牢基础。重点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精准识别“存量”。包括面上的26个贫困村和点上的2.46万贫困人口,基本情况不同,致贫原因不同,调查摸底的工作人员对贫困的理解也有差异,不同工作组、不同工作人员去分析同一户的情况,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准确找到致贫原因,根据致贫原因精准施策进行帮扶,是做好下步工作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首先是底子要清。要把每一户、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掌握清楚,不仅要调查其有什么、缺什么,更要了解其盼什么、想什么,只有在全面掌握贫困户拥有的资源、财产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思想状况等基础上,才可能对其致贫原因作出科学判断。其次是业务要熟。无论是下派驻村帮扶的干部、还是镇村工作人员,都要熟悉精准扶贫的政策,都要掌握入户调查、与群众交流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只有获得群众的认可,才可能争取到群众的配合,做出的判断才能客观、准确、符合实际,不是“一厢情愿”。三是类别要准。在贫困村中,要区分出因哪种自然条件恶劣、哪些基础设施落后致贫的村,因哪种因素导致产业发展滞后致贫的村,或者因村班子软弱涣散致贫等各种具体细化的类型。在贫困户中,要区分出缺乏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户和有发展能力的扶贫户。在扶贫对象中,要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致贫人员,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贫人员。务必要把类别划准,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精准扶持打好基础。

      二是精准把控“变量”。这是精准扶贫的另一大难点,关键在摸清底数、掌握变数,找准潜在的贫困户增量,做到存量消化与增量消减心中有数。要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工作有章有法。要以年度为节点,以贫困户脱贫进展为依据,实行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避免扶贫资源投放“打偏跑漏”。当前,要高度重视并迅速健全“进退”机制,对已脱贫的及时清理出帮扶对象范围,对因灾、因病或因子女上学等客观因素返贫的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再纳入帮扶范围。现在,有少数受帮扶对象“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安于贫困,不愿吃苦,不肯实干,不想脱贫,想方设法“戴穷帽”“吃低保”。扶贫不是“普渡众生”,导向必须坚决匡正。要着眼于引导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阐释回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宣讲解读扶贫开发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脱贫致富典型,促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科技致富成为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要迅速建立帮扶成效评价体系,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相互衔接方面的研究,切实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退出机制,决不允许产生“养懒人”的负效应。

      第二,要在规划编制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到扶贫项目精准。实现脱贫致富,规划是总纲,项目是支撑,无论是到村还是到户的规划,归根到底都是扶贫工作项目化的问题。一要加强谋划储备。要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围绕精准扶贫“九个一批”攻坚行动计划,把扶贫开发特别是扶贫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专门规划,在各类专项规划、行业规划中要把扶贫项目进行单列安排。要严格把握政策,按照“精”和“准”的核心要求,确定项目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受益对象等内容,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要切实增强专项规划、行业规划中项目编制前瞻性、针对性,注重与精准扶贫的衔接配套、有机融合。要切实加强26个贫困村的发展规划特别是涉及资金、项目的专项规划,县级分管领导、部门乡镇“一把手”要切实履职尽责、审核把关到位。二要强化整合打捆。事实证明,如果“单打一”地实施一个项目,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培育,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省、市已进一步明确将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整合使用权限下放到区县统一集中安排,确保精准扶贫,解决突出问题。我们要根据扶贫规划,注重各类扶贫项目、涉农项目统筹安排、打捆整合,区级分管领导、区扶贫办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乡镇每年整合编制扶贫、涉农项目计划表,报区委区政府集体研究,打捆使用、集中发力,精准支持扶贫开发。三要注重统筹兼顾。要以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处理好重大项目与到户项目的关系,坚持把各类资源优先向贫困村摆布,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各类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基地要在遵循全区总体发展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向贫困村安排,不断增强贫困乡村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带动致富能力。在到户项目上,要根据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确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形成“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贫困户走”的精准扶贫格局。

      第三,要在管理监督狠下功夫,切实做到资金使用精准。资金分配阳光化、监管精细化,是确保扶贫开发能够精确发力、精准落地的重要支撑。当前,重点要抓好制度、建好机制,切实保障和促进精准扶贫公平、公正、公开和廉洁推进。一要创新和完善分配、管理和使用机制。重点要算好投入账和效益账,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段时期内,涉及各部门各行业的专项资金往往各自为政地投下去,造成有的村已经不需要投入还在“锦上添花”,有的贫困村亟需投入却没得到“雪中送炭”。因此,今后凡是涉及到扶贫、涉农的专项资金,必须由区委区政府统一打捆,从一个口子出,并根据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和贫困人口数量,结合脱贫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安排,统筹做好扶贫资源的均衡配置,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户急需解决的困难。二要完善严格的监管制度。要建立扶贫资金信息公开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保证各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公开运行、公正分配,严防扶贫资金直接用于富裕农户。审计、监察和财政等部门每年要进行专项审计和随机抽查,重点审计要根据实施进度全过程跟进,推动问题早发现、早揭露、早处置,确保资金一分一厘都用于扶贫开发。要重点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实施第三方监督,保障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严防“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粗制滥造。这里还要特别强调,扶贫开发是底线性的工作,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拉起带电的“高压线”。各级纪检机关和检察机关要把治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挥霍浪费、挤占挪用、贪污截留等问题,作为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的重中之重,从严从重从快查处涉及扶贫领域的各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依纪依法严查严惩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切实把精准扶贫建成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民心工程。

      第四,要在按因施策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到扶贫措施精准。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脱贫致富的途径也就各有不同。当前仍有部分同志对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习惯于依靠传统思维方式,就农业说农业、就农村说农村,始终在农村工作的小范围内找门道,理念思路不新、开拓意识不强、创新举措不多。市委洪金书记强调,精准扶贫要突出“硬帮扶”与“软扶持”相结合,既要摘穷帽、更要拔穷根。为此,区上谋划实施了“九个一批”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并确定了23项着力重点,系统归纳整理、有机对接融入了中、省、市关于支持扶贫开发的9大类47项政策措施,内容涵盖基础建设、产业培育、社会帮扶、资金保障、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方方面面。这些都是区委、区政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量身定做”的规划设计,但具体到每一个村、每一户人来说,这个设计仍然是宏观的,有的还需要在“到村到户”具体实践中加以修正和完善。下一步,重点要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要和贫困户的客观诉求,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找准病根、找准出路,针对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方案,实现由政府“配餐”转变为困难群众“点餐”,挂图作业、按图施工、照图销号。

      一方面,摘穷帽、拔穷根,当务之急是增强造血能力、强化兜底功能。现阶段,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更加注重增强造血能力,引导帮助贫困村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增强本领,不断强化市场经济意识、特色发展观念,全面提升社会就业、科技致富、当家理财、自我组织的能力,通过自我发展来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要突出兜底保障“全覆盖”,聚焦极少数不具备基本生存能力的人群,推动扶贫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不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医疗、供养和社会保障水平,集中解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以及因大病致贫、因长期慢性病致贫、因残疾致贫人口的贫困问题,形成“生存靠兜底、发展有帮扶”“输血”与“造血”相互补充的扶贫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摘穷帽、拔穷根,根本上要靠聚焦产业发展、培育富民产业。实践证明,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导致农村家庭收入微薄,这也是农村贫困问题多发易发的根源。聚焦产业发展、培育富民产业,进而带动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是解决区域贫困和多数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善于把农业发展放到产业融合的大趋势中去思考、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和推动农业发展,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植入农业,大力引进和培育“接二连三”的优质项目;要主动把农业发展放到“互联网+”的背景中去大胆尝试、系统谋划,善于借助“互联网+”实现市场对接,打通贫困主体“小生产、小市场”对接“大市场”的便捷通道,不断壮大各类规模化发展、企业化运作的富民产业项目,有效延伸致富产业链条,创造更多条件就地转移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努力实现村有富民产业、户有增收门路,让贫困群众能依靠辛勤劳动“破穷奔富、脱贫致富”。

      第五,要在落地促推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到驻村帮扶精准。联村驻村、精准帮扶,是落实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现实举措和重要载体。我们结合大安实际,在全面落实省、市“四个一”部署要求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7+5”集团驻村联村帮扶模式。下一步,要全面强化落地促推,拓展深化帮扶模式,进一步调动和整合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资源,不断加大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帮扶覆盖面和帮扶力度。

      一是严格履职尽责。县级领导要带头把抓落实落地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既要指挥部署更要深入一线作战,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指导带动、督导推动的“主心骨”作用,切实加强驻村联村集团的力量整合和面上工作的协调推进,对涉及帮扶项目要亲自督办落实,对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要亲自协调解决,切实做好示范、树立标杆。

      二是创新帮扶方式。要探索精准结对制度,推行结对帮扶,实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参与、农村建卡贫困户全结对,确保帮扶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对“兜底户”采取“1+X”方式进行结对帮扶,组织动员结对帮扶集团成员的区级部门、市级部门单位、驻区单位、非公企业和成功人士至少结对帮扶1户“兜底户”,宣传发动未结对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人士采取多种方式参与。要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和平台载体,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扶贫主题实践活动、“村企共建”活动、扶贫募捐活动,打造贫困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一对一结对、手拉手帮扶等扶贫公益品牌;每年结合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宣传开展扶贫募捐活动,鼓励、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捐款捐物资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推动社会各界各行业通过产业带、项目兴、招工帮、资金扶等不同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各级群团组织要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中找准定位,切实履行职能,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要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转变思维、拓宽眼光,不仅要把扶贫开发作为社会责任,更要将其作为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开拓的机遇,努力把扶贫开发与实现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既为别人“种地”又为自己“拓荒”。

      三是强化考核激励。要充分体现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对乡镇和部门的考核奖惩机制,严格实行捆绑考核、一票否决。工作推进组驻村所有成员都要对照扶贫攻坚目标做出履职承诺、进行跟踪践诺,承诺一件、登记一件、兑现一件、销号一件。要建立公开承诺台账,承诺事项要在所驻村的党务村务公开栏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年底交账要向党员群众公开述职并进行民主测评,乡镇党委签署评价意见,组织部门综合形成考核意见,纳入干部个人档案。对参与扶贫开发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热心人士,在全面落实上级支持政策的基础上,要本着在政治上肯定、精神上鼓励、社会上宣传、政策上引导的原则,通过评选“慈善之星、慈善大使、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方式,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对捐资、捐款建设形成的重要项目,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可给予项目冠名、“树碑立传”,切实鲜明并大力营造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良好导向和氛围。

      第六,要在确保质量上狠下功夫,做到脱贫成效精准。群众最讲实惠,扶贫最讲实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看广告,看疗效”。脱贫最终的效果如何,不能简单地用一大堆数字去说话,根本是群众说了算,最终要接受群众检验。要帮助贫困村实实在在地脱贫“摘帽”、帮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地脱贫致富,让贫困户逐年都能感受到扶贫工作的成效。要建立存量消化机制,每年分解下达“摘帽”、脱贫任务,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批推进,前两年要重点推动容易的先“摘帽”、先脱贫,后两年的任务要聚焦把最硬的“骨头”啃掉,完善乡镇、村、户减贫档案,分年度逐级验收脱贫成效,确保到2020年全部“摘帽”、脱贫。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牢牢抓在手中,把精准脱贫责任始终扛在肩上,把精准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实到行动上,确保扶贫攻坚决战决胜。

      第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统筹抓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员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要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党政综合目标管理,加强督导跟踪和考核评价,推动工作落实。要把扶贫开发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紧密结合,把扶贫开发第一线作为培养干部、锻炼干部、考量干部的“主课堂”和“赛马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亲情、满怀热情、倾注真情地抓好扶贫,持续兴起敢于担当、干事创业、崇严尚实的良好风气。

      第二,要强化对接落实。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含金量高、覆盖面广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这次省上出台的“3+10”政策组合拳和市上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内容丰富、惠及面广、配套程度高、支撑力度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精神实质,敏锐把握政策中蕴含的机遇,把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实现什么目标整清楚、搞明白,并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加强对扶贫攻坚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研究,把扶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专项规划部署。区级部门和乡镇要对照区上整理印发的《政策措施》,主动认领任务,积极履行职责,该支持的全力支持,该争取的合力争取,抓紧做好细化目标、细化任务、细化举措、细化责任的工作,进一步制定完善好各自的工作方案,把原则性的要求细化为操作性的措施,把概括性的内容细化为精准性的办法。

      第三,要建强基层组织。基层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战斗堡垒,基层干部是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中坚力量。扶贫攻坚,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要把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重要任务,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回引了解农村、善于经营、点子多、有公心的各类人才、尤其是在外成功人士,为贫困村、贫困户支招引路、引领脱贫。要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特别要选好配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落实好向软弱涣散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举措。要探索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驻村帮扶单位与贫困村联建党支部等机制,把村级党组织建成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坚强的基层组织保证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16日召开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已经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退路、唯有攻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限时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一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超常的举措,奋力夺取扶贫开发攻坚的全面胜利,确保到2020年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