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构建“一核三社” 创新社区治理
    作者:王姝娟 曾田英   阅读数:764   更新时间:2016年06月30日
    凉高山街凉高山社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是“弱势群体”比较集中的老工业棚户区。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区针对长期以来制度不全、角色错位、力量薄弱等问题,通过强化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资源整合作用、政治导向作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工作者为支撑的整体联动机制,形成“一核三社”新模式,实现社区建设制度化、治理协同化、服务常态化。

    一、主要做法

    (一)厘权明责促规范,实现社区建设制度化。着力发挥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党委职责清单、党委书记党建责任清单,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健全议事决策规则,以社区党建统领社区建设。开展社区职能专项清理,严格行政事项“准入”制度,制定《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和《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把社区便民服务、公益服务、自治服务交给社区、社会组织与群众,释放社区自治活力。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和“院坝议事会”,吸纳辖区企事业单位、党员群众、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促成不同主体共同对社区的重要事项进行“提、议、决、评”,使居民自治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即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不断提高自治的水平。规范社区民主选举程序,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议事协商、论证、听证、评议制度,规范完善居民公约、民情恳谈制度,使过去碎片化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

    (二)整合力量增活力,实现社区治理协同化。着力发挥社区党委的资源整合作用,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旧格局,将社区各类组织整合到社区党委周围,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各类组织协同参与的新格局。社区党委下设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在服务中心建立“一站(互助微公益服务站-党员轮值)、两平台(互助信息平台-需求对接、闲置互换平台-社区分享)、三空间(青少年发展空间-服务青少年行动、素质拓展空间-居民素质技能提升、助老服务空间-社区老人关怀)”,协同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多元共治。去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四点半课堂”、送暖汤服务、为孤寡贫困老人上门打扫清洁等活动70场次,受益群众达500余人。

    (三)壮大队伍强支撑,实现社区服务常态化。着力发挥社区党委的政治导向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队伍共同参加社区建设,开展各类服务。选好配强社区干部,增设社区“三委”班子职数2个,聘请专职社会工作人员1名,招募专职党员志愿者2名。建立社区党员服务站,针对社会居民实际需求,设置政治宣传、帮困扶贫、日常义务服务等6类11个党员服务社区公益岗位。建立235人的党员志愿者动态信息库,组建环境治理、扶贫帮困、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队5支,将全市可提供各类志愿服务的单位、学校、企业纳入服务中心志愿信息库统一调配,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专业技能服务。搭建社区网格资源平台,按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参与双报到的党员整合为党员互助队,进而合并为社区互助委员会,参与志愿服务。

    二、取得成效

    (一)社区党组织整体功能得以提升。通过建立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组织为纽带,社区志愿者为骨干的社区治理新机制,理顺了社区职能职责和各种权利主体关系,为居民自治搭建了持久运行的框架,确保民生事务、重大决策在社区党委的组织领导下有序有力推进,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优势愈加明显,政治核心作用日益突出,公信度、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二)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服务得以实现。“一核三社”机制运行以来,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社区居民有问题、有纠纷、有矛盾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社区干部、志愿者或是社会组织等咨询、求助,从而促进了社区和社区居民自治理念与自治能力的提升。截止目前,累计接收志愿者报名2420名,共派遣志愿者参与各类社区志愿服务8033人次,累计工时6900小时,服务社区各类群体2.2万余人次。

    (三)社区共建共享的共同体意识得以强化。“一核三社”的服务机制,提升社区、社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企业各行动主体之间互动互信、互惠互助的水平,逐步形成了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互联、互动、互补”的大服务工作格局。

    三、经验启示

    (一)构建“一核三社”模式,巩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的战斗堡垒,是党的社会工作的基础。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以社区党组织统领社区各类组织开展社区建设,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和居民群众的满意率,更强化和巩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构建“一核三社”模式,推进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社区建设在民主自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着力提升社区自我管理水平,通过完善工作准入,规范、精简、整合社区职能职责和考核评比制度,切实减轻社区负担,释放社区“三社联动”能量。

    (三)构建“一核三社”模式,促进了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建立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探索社区与社会组织有效的合作发展途径,形成由下而上、政社互动的联动形势,让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的救助、文化、教育、卫生、就业、家庭各领域服务,满足群众需求,通过这些组织,畅通社区参与社会建设渠道,拓展社区与社会共建领域,弥补政府职能的缺位。

    (四)构建“一核三社”模式,加强了社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整合街道干部、社区干部、在职党员干部、各类协管人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等资源,完善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激励措施。通过每年分层次、分批次组织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人员的专业实务能力,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重视推广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加快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变。

     

    (王姝娟: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曾田英:区委组织部组织室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