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策略研究
    作者:周永丰  阅读数:425   更新时间:2018年07月27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也首次被写入党章,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这20字要求是一个内在的互为联动的整体,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纲领和方向,需要抓准角度全面发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能偏颇一隅。课题组选取“乡风文明建设”命题,进行了深入学习领会、走访调研、座谈讨论和思考谋划,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深刻意蕴——“一个重提”赋予新重任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13年后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乡风文明”,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这表明内容更广、要求更高。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解决好乡风文明“为何抓”、“抓什么”、“如何抓”的问题,不仅仅是对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认真解答的时代课题。

    在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时,我们必须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既要富了口袋,还要富了脑袋。因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人的精神状态有着巨大的影响,对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为良好社会风气的树立和形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把社会风气提升到更高层次,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彰显农民精神风貌,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让广大农村不仅“留得住青山绿水”,而且“记得住乡愁”。

    二、现实成效——“四个+”弹奏新乐章

    十多年来,我区12个乡镇148个行政村通过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全力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一)用“文化+教化”传递积极能量

    以文育人、以礼立人,乡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全区乡镇、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全覆盖,大山铺伍家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群众文化大餐“有营养”。政务ITV投入运行全覆盖,基本实现区镇村三级应急广播联控体系,宣传栏、文化走廊、科普文化墙等阵地作用发挥明显,公共文化供给“高质量”。围绕脱贫攻坚、环保、创文等中心工作,通过“红梅赞江姐文化艺术节”、法治夜校、农民夜校、“四下乡”、“三级干部大走访”等活动,宣传、走访、帮扶深入开展,社会帮扶教化“常在乡”。

    (二)用“示范+典范”倡导文明乡风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升自我、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文明细胞创建活动,激发基层活力,深化创建内涵,大山铺镇江姐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三多寨镇轿子村刘子开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同时,通过广泛开展“最美大安人”、“大安区十大道德模范”等选树,道德典范弘扬传统美德、引领文明风尚,文明点滴涌入万家。

    (三)用“游记+经济”描绘魅力村貌

    精心打造江姐故居、邓萍故居等“红色旅游”,为各级党员干部、广大农民朋友搭建缅怀先烈、坚定信仰的教育平台。充分挖掘燊海井、恐龙馆、三多古寨、牛佛古镇等旅游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市“盐、龙、灯、美食”四张名片叠放大安,全域乡村游格局初步形成。

    (四)用“情意+新意”探索治理模式

    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用好自治小妙招、拉好法治准绳线、打好德治情意牌,加快乡村社会治理“三治同抓”。在新民镇、三多寨镇分别将“孝”、“和”文化作为当地乡风文明培育的土壤,成效明显;在绝大部分行政村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家的事情商量办”,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三、存在问题——“五个亟待”凸显新短板

    当前,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稳定和谐,乡风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农村面貌良好;但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回避,主要表现在综合环境、示范创建、乡村文化、社会风气、体系保障等五个方面,亟需深入分析、加以解决。

    (一)综合环境亟待整治。一方面,路网建设、空心房拆除、厕所布局等规划不完善。乡容镇貌不美观,仍存在摊乱摆、房乱建、墙乱画等乱象,尤其是垃圾随处可见,保洁长效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一些群众的生活陋习根深蒂固,不讲卫生、乱摆乱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村庄环境缺乏“一村一品、一景一韵”的天然美感,主要村(组)道沿线、出入口、文化广场、墙面墙体等美化不足、利用率低、乡风主题反映少。再一方面,部分乡镇缺乏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特别是便民服务大厅作风建设和办事效率、乡村诚信环境打造、群众自治组织财务公开透明等方面的“亮剑”力度还不够。

    (二)示范创建亟待推动。首先,缺乏文明细胞培育。基层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内容单一、形式老套,广大群众、社会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知晓度低、参与面小,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的不多。乡风文明村示范点和各类示范片、示范带欠缺,导致对外影响力、聚合扩张力不强。其次,缺乏创新治理方法。虽然部分乡镇在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没有从根本上、长效上巩固提升。再次,缺乏“三治同抓”思路。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分属不同部门牵头,整合力度不够,单线作战居多。

    (三)乡村文化亟待繁荣。一是文化设施不完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一些村镇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等文化设施简陋短缺、破损严重,部分农家书屋内容陈旧,公益电影放映的社会效应不理想。二是培育力度不够大。乡村优秀文化人才稀缺,基层文化阵地薄弱,对业余文体团队的扶持和培训力度有待提升。三是传播传承不深入。文化下乡呈现“蜻蜓点水式”,农民被动填鸭式接收。广场舞曲、文艺节目等内容含金量低,缺乏涉及乡风文明主题的创作展演。各村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参差不齐,对本地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掘、传承和保护不力。

    (四)社会风气亟待变革。首先,在锤炼党风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在自身践行乡风文明时发挥的垂范作用有限、每年到乡镇开展回乡走访和公益服务的效果有限。其次,在树立村风方面,缺乏统筹整合帮扶关爱、培育能人、宣传教育的平台,对当地致富能人、新乡贤等群体培育不够。最后,在培育家风方面,对当地家风家训资源的提炼不足,针对群众开展的感恩教育力度还有待加强。

    (五)体系保障亟待完善。组织保障上,全区乡风文明建设领导责任不明确。评价考核上,考评体系不完善,创建方案、实施意见、考核细则等需要出台。机制运行上,保障水平不高,部分创建活动开展存在难度,对模范群体、先进个人现有奖励体系不完善,没有切实调动起群众的创建积极性。

    四、务实举措——“五条路径”共筑新征程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任重道远,乡村振兴大安实践必将扎实推进、步步为营,最终实现繁荣乡村、造福大安人民的目标。

    (一)擦亮颜值,实施综合环境提升工程

    1.持续家园环境治理。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经济与文化、旅游、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振兴。完善农村路网、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空心房拆除、推进“厕所革命”,强化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升级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使乡村更加精致宜居。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加强农村保洁队伍建设,落实“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的四级运行机制,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格局。开展场镇街面、店面整治,做到卫生、整齐、规范、洁美;开展农村民房庭院整治,重点在群众中开展“最美村落”评选、“扫干净、摆整齐”活动,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和整治门前院后环境卫生,消除垃圾乱倒、禽畜乱跑、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等现象,做到农器具摆放有序、村居环境整洁美观。

    2.推进诗画乡村建设。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城管局牵头,淘汰、不定期整治不符合文化底蕴特色、影响村庄美观的宣传条幅、标语、公示(告)栏。组织区文化馆骨干、美协专家规划打造核心价值观墙体画、手绘文化墙、政策宣传画等,推行墙体美化,提升乡村“颜值”,并在乡村主要路口、民房墙角处点缀花草树木,实现村庄细节美。

    3.营造开明开放环境。一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行政行为,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投诉问题处理力度。二是营造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强化诚信建设,完善公平准入、秩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强诚信宣传、树立诚信榜样、提高诚信意识。三是营造公开透明的自治环境。强化村民自治引导监督,着力打造公开透明、民主公正的议事决策平台,探索推行“民主商议、一事一议”,定期张榜公示项目安排、财务账目等运行情况。

    (二)举好旗子,实施基层示范创建工程

    1.开展一批文明细胞培育活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集市等基层文明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百家文明单位帮百村”、“文明办企业、千企助百村”等活动,推进城乡同建、区域联建、结对帮建、家校共建、村企互建,着力打造一批文明示范点、示范片、示范带。计划从今年起,引导指导每个乡镇选取打造1个乡风文明村示范点,确保示范点“七个一”行动落地(即有一个文化主题、有一套村规民约、有一个文化院坝、有一支文艺队伍、有一组原创文艺节目、有一套志愿服务机制、有一批文明先进典型等)。区上统筹抓好首批12个乡风文明村试点示范工作,分步有序向周边行政村辐射,力争通过3-5年时间努力让全区所有行政村均达到乡风文明标准,1/3以上村建成区级乡风文明示范村。

    2.设置一面群众思想道德光荣榜。创新群众自治方式,以100分为基础分值,按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清洁卫生、孝老爱亲5个大项设置群众思德道德建设评分表,对“不孝、不善、不廉、失信、迷信、奢靡”等行为,每次扣除相应分值,分值结果与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挂钩;通过村民代表议事后可减发综合补贴,并通过院坝会、公示栏等方式公布,每年按总积分选出5户乡风文明家庭予以表扬。

    3.成立一支“红马甲”三治调解团。积极探索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建立以党员干部、志愿律师、模范人物、能人乡贤等共同组成的“红马甲”三治调解团队,到户到人开展“自治法治德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红色头雁”优势,引导群众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开展群众自治;充分发挥志愿律师团的专业功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江姐故里“红色文化”的德治引导力。

    (三)以文化人,实施先进文化乐民工程

    1.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多途径推进文化礼堂、乡风家风馆、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对上争取、企业捐助、社会众筹等多种方式方法,完善健身器材、电脑、音响等文化设备配备。落实专人管理各种文体设施、场地,引导群众文明娱乐。发挥农家书屋文化传播作用,力争天天开大门、月月有活动,采取流动图书站(箱)的方式,定期组织村与村、乡(镇)与乡(镇)之间图书轮换,形成“十里文化圈”,提高图书利用率、传播效益。政府搭桥,推行村图书室和新华书店之间、文化站与大型影院之间的合作,群众凭农村书屋借书证到新华书店免费借阅图书、影院定期下乡为群众提供暖心放映专场。

    2.加强文化队伍培育。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采风,并提供政策扶持,引来更多“凤凰栖”。着重生产创作一批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感兴趣的文化产品,如创作一首村规民约歌曲、制作一把乡风文明雨伞、赠送一副核心价值观对联。加大对农村文体团队的投入,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指导、服务、支持职能,组织文化专业人才、文化能人、民间艺人对农村文体团队、文化骨干进行培训辅导,提高专业技能。每个村培育1支具有广泛参与度和一定影响力的业余文体团队,在满足本村群众需求的同时,通过开展“文化走亲”等活动形式,巡回开展文艺演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地域相近、人文相亲的乡土文化。

    3.推进文化传播传承。继续推进农村“种文化”活动,以“我们的春晚”、“我们的节日”、文化科技卫生法治“四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为载体,结合实际广泛组织开展广场舞、地方戏、谜语竞猜、舞龙舞狮等各具特色、贴近群众的文体活动,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充分享受丰富的文化盛宴。加强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逐步建立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和传统节日标志地,每村打造1个特色文化品牌。加大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力度,开展特色建筑的修复、特色村庄的保护、特色风貌的延续,努力把历史文化村培育成为魅力乡村。

    (四)移风易俗,实施社会风气变革工程

    1.锤炼优良党风,党建富民兴村。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党风正则村风端,导向明则民心聚。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全体党员及亲属的示范带头作用,探索建立回乡走访、公益服务制度,让党员干部及家属成为社会见贤思齐的身边榜样。

    2.树立文明村风,文化润民无声。村风正则民风淳,村风清则民心畅,村风好则正气扬。打造一条“党建文化路”,沿路展板有党史方针、本村人文历史变迁、村规民约、好人好事、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培育更多名流乡贤、致富能人、优秀青年,每村探索建立1个志愿服务站,公布志愿服务人员、内容、时间,每季度定期为群众提供生产技术、法律法规、社会帮扶等方面服务。

    3.培育淳厚家风,美德涵养百姓。家风系连民风、折射村风、反映党风,淳厚的家风是丰厚美丽的乡村之“魂”。一是建小家。广泛开展设立家训展示墙、打造书香家庭、开展家庭谈心会、家风家训演讲、“我的传家宝”展示等活动,让好家风好家训好故事从家庭走向社会。二是聚大家。一方面,从家谱、故居、祠堂、牌坊等历史遗存中挖掘民间蕴藏的丰富家风家训资源,从当地涌现出的历史名人、社会贤达、政商名流的嘉言懿行中提炼家风家训故事;另一方面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扶助,更要特别注重开展感恩教育,力争通过“三进三讲”(进村社讲党恩、进学校讲三好、进社会讲奉献)主题活动,引导群众饮水思源。

    (五)强基固本,实施长效常态保障工程

    1.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挂帅的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乡风文明建设年度计划和责任清单,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区级领导联系乡镇、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的工作内容。

    2.强化评价考核。出台《大安区全面推行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新风尚”、“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构建科学化督办考评体系;印发《大安区“乡风文明行动”工作考核办法》,通过日常督查、第三方测评等方式进行考核,定期通报考核成绩,考核结果列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评价体系,与文明村、四好村等创建活动挂钩。

    3.强化机制运行。大力褒扬善行义举,将受到区级以上党委政府及文明办表彰的先进个人及家庭、集体纳入地方年鉴采录范畴。对在推行农村婚丧新风中规范运行、发挥作用明显的农村红白理事会和农村群众自筹资金建设志愿服务队伍的,政府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在住房保障、医疗卫生、创业就业、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鼓励、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