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彭长林同志在2023年区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区委办  阅读数:287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23日

          人间四月天,春耕正当时,在全区春耕生产如火如荼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判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研究部署2023年全区“三农”重点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聚焦重点、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区“三农”工作新局面。

          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书面征求了区委“1号文件”修改意见建议,隆重表扬了一批先进典型,相关单位也作了交流发言,分享了经验、表明了决心,讲得非常具体、非常到位、非常实在,大家下来后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下面,我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再强调五点意见。

          一、把握“三个形势”,坚定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决心

          解决好“三农”问题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20年聚焦“三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全区上下要深刻认识抓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全面做好农业农村领域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全区“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把握当前新任务。党的二十大对“三农”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一个工作主题、一个重大论断、两大奋斗目标、两条底线任务。在去年12月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为什么要建设农业强国、如何建设农业强国、当前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工作、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建设农业强国的主要抓手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攻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在今年2月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王晓晖书记指出,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强省的重大意义,明确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推进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抓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深化农村改革等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出重要要求,为我们做好今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法路径。在今年2月底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曾洪扬书记强调,要客观审视市情农情,奋力走出一条丘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并提出了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推进特色精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多元促进农民群众持续增收五大重点工作,为我们做好全年“三农”工作指路领航。全区上下务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中央、省市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年“三农”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区2023年“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正确看待新成绩。2022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克服60年罕遇的旱情影响,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位居全市第一,“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起来就是六个“更加”。一是粮食安全底线更加牢固。2022年,全区巩固发展中稻+再生稻、万亩酿酒高粱等粮油特色产业示范基地7个,打造套间作大豆示范基地13个,粮食播种面积32.66万亩、同比增长1.29%,出栏生猪16.38万头、同比增长6.83%,能繁母猪存栏0.83万头,同比增长10.15%,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园区成效更加显著。持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大威成渝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顺利通过省级中期评估;沱江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依托肉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安区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纳入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三是脱贫成果更加巩固。持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着力脱贫人口增收,全区无一户一人返贫致贫,全年实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135元,同比增长15.4%,2022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得分居全市第一。四是农村环境更加和美。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新建交通道路30.99公里、便民道路25公里,城乡垃圾实现一体化管理,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6个,省级“四好村”3个。五是农村改革更加深入。8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面实现规范挂牌,共清理农村集体资产4.14亿元,全区共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3096.69万元,全市排名第三;村均集体经济收入35.59万元,同比增长71.96%。六是要素保障更加有力。整合债券资金2.5亿元、融资1.8亿元、对上争取涉农项目资金2.87亿元、衔接奖补资金0.68亿元,共计7.85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同比增长108%,区本级财政安排乡村振兴资金投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0%。

          (三)客观面对新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仍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2022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村仅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万元的村还有27个,差距较大。二是乡村振兴主体支撑不足。一方面,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严重,目前我区农村劳动力已转移10.94万人,且主要为18岁—55岁的青壮年,留乡务农的年龄多超过55岁,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我区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市场主体较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良”。三是农产品品牌效应不强。除大安肉鸡成功入选第三批次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外,“团结萝卜”“雪山草鸡”“陶外公”“橘子丰”等“天赋大安”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广,品牌效应不强,增收效果不明显。四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全区年收入5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1家,1亿元左右的仅有2家,除在建的3万吨冷鲜禽肉加工及仓储冷链物流项目外,其余企业业务多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难以创造高附加值。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也是改革的突破口。全区上下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切实做到破难题、固基础、谋长远,以实干实绩推动大安“三农”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二、聚焦“三个目标”,突出抓好示范创建引领

          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和做好2023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是今年我区“三农”工作的三部“重头戏”,抓好了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必须紧紧扭住、毫不放松。

          (一)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经过前期大家的共同努力,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纳入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全省仅三个。可以说,我们的半只脚已经迈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列。但是,距离真正“捧得美誉归”,仍然还有两年创建期。今年12月我们将要迎来中期评估,明年年底还要进行最终的考评认定,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要高效联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不仅仅是农业农村局的事,还涉及交通、水务、自然资源、投促等部门和相关镇,所以各部门、镇之间一定要打好配合,争取一举拿下这个国家级的名誉,让我们大安农业园区建设再上一个台阶。二要高标建设。区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要认真梳理我区创建的优势和不足,对标补齐短板,加快完善园区内水电路网、灌溉系统、“两主体四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上要突出肉鸡、水稻两大主导产业优势建设,建优做强两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亮点上要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展示中心,这是建成数字农业、智慧园区的重中之重,务必优先保障项目的开工实施。同时,还要着力培育、引进至少一家粮油新型经营主体和加工企业,在粮油方面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品牌。三要高位推进。严格落实“园长制”工作机制,统筹抓好产业园重点任务分工、重大项目实施和重要资源配置等工作,分年度制定实施方案,将建设任务细化到部门、到镇、到村组、到具体责任人,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一套分工明确、上下联动、推进有力的创建体系,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四要建强大威园区。要加快培育粮油+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建设育秧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设施,全力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做大做优粮油+中药材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一环、两核、三片区”建设。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依托青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自贡玫瑰海等文旅资源,打造一批集观光、度假、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农旅文体养”融合发展示范区。要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通过新改建园区道路、渠系建设、路灯安装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园区内基础设施。要加强与威远县的沟通联动,及时研究园区建设重大事项,协商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瓶颈,确保本年度顺利通过合作园区建设考评,争取年底成功认定市级农业园区。

          (二)抓好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创建。去年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通过了创建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这次大考,省委农村工作会上省委省政府也授予了我们2022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的荣誉,后续4000万的奖补资金也会下达我区,今年我们要再接再厉,奋力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一要加强对上争取。结合去年的经验来看,创建先进县关键在对上争取,待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方案印发后,区委农办要细化分解考核任务,对上争取也要分解到各行业部门。各行业部门务必在考核方案印发后每季度到省级对口部门对接至少1次,区委目标绩效办要定期通报此项工作。二要加强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县4000万的奖补资金项目推进情况,肯定是检查的重点,区委农办要会同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做好方案编制,坚决杜绝“撒胡椒面”,确保每一笔资金投入都能有成效,都能拿出来迎检。待方案批复后各镇要抓紧推进项目实施,并做好报账资料整理。区财政局要统筹好资金,确保成效显著县奖补资金能够按时足额支付到位。三要加强迎检准备。考核指标上,各镇街、各部门务必要提早谋划、早作打算、加压推进,需要县级领导协调的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确保各项考核指标有力有序推进。点位准备上,各乡镇要结合去年迎检经验,整合今年各条线的项目资金,在迎检线路上再打造提升一批迎检点位。迎检资料上区委农办要做好指导,各行业部门要对照考核方案提早做好相关印证资料收集。

          (三)确保2023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为“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是脱贫攻坚后的“年度考”,是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的“必答题”,意义重大、关乎大局、至关重要。一要全力以赴抓监测。加强监测帮扶政策宣传,完善跨部门联络机制,畅通对象监测识别渠道,坚持全覆盖集中排查和常态化动态监测相结合,健全常态化监测体系,做到“应纳尽纳”。二要加大重点帮扶村支持力度。按照“一无两超六好”指导标准,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重点项目布局、资源要素保障、人才科技服务等方面支持力度,确保每个重点帮扶村安排衔接资金100万元以上。三要加大帮扶力量。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有序开展第一书记轮换,组织好新任第一书记培训工作,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健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的工作机制。四要提升脱贫户内生动力。深入开展扶志扶智行动,强化脱贫人口技能培训,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不低于上年,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5万元以上,确保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获“好”等次。

          三、守牢“三条底线”,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稳住农业基本盘的基础。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胸怀国之大者,坚决完成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部署的底线任务,确保“三农”工作稳中求进、稳中求好,不出任何闪失。

          (一)全力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定扛牢政治责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这是头等大事。大家一定要有政治敏锐性,粮食生产只能增,不能降。一要提高粮食生产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不少于32.6万亩、11万吨。二要加强稳产保供。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严格落实《四川省促进生猪稳产保价七条措施》等政策,强化生猪监测预警,鼓励支持规模猪场满产达产,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补栏、有序出栏,确保出栏生猪16.68万头以上;加快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稳定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以上,实现产量30万吨以上;持续建强肉鸡现代农业园区,做优做强肉鸡特色品牌,确保全年出栏肉鸡不少于2800万羽。三要扎实推进抗旱保春耕。今年我市冬干春旱情形比较严重,对小春生产、大春播栽造成不利影响,年初气象部门已经发出了今年全年降雨远低于往年的预警,加之去年高温天气的影响各水源存水蓄水不足,今年农业用水形势非常严峻。区水务局要督促指导镇街安排人员盯紧出水口、取水口等关键节点,动态掌握降雨和水库、沟渠水量情况,按照春耕用水需求抓好用水调度;区农业农村局要引导支持农户备足大春作物种子,适度发展晚稻、水改旱,力促大春播面稳定;各镇要及时检查灌排工程,确保各项水利设施能够按需引水蓄水提水保水。

          (二)从严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一要加强耕地保护。全面落实田长制,强化耕地用途管制,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科学有序推进耕地恢复补充,牢牢守住26.85万亩大安区耕地控制红线。二要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农业农村局要牵头加强工作统筹和定期调度,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确保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如期实现竣工验收,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尽快实现开工。三要做好撂荒地整治成果巩固。去年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我们仍然统筹安排了1107万元用于撂荒地整治,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大安在全市率先完成了9168亩撂荒地整治目标任务,要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避免出现二次撂荒、反弹回潮。四要抓好耕地恢复。去年耕地恢复目标任务的完成来之不易,今年要提早谋划、再接再厉,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市下2023年第一阶段733亩耕地恢复补充任务,同时,要做好去年4009亩承诺恢复耕地整改,实现粮食作物种植,达到耕地恢复认定标准。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按照监测对象要准、帮扶措施要快、方法载体要新的要求,全力做好防止返贫致贫工作。一要始终保持攻坚定力。当前我区脱贫村面貌有力明显改观,但脱贫群众总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2022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9573元,监测对象中尚有48.5%没有消除风险。任务还相当艰巨,要杜绝思想上的松劲懈怠,坚持巩固和拓展双向发力,切实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二要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要将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把85%以上的脱贫群众聚集在产业链上。三要提高政策落实精度。要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实行分类帮扶管理,开展政策效果评估,逐步将需要政策兜底的人员和有能力稳定脱贫的人员分开,推行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差异化发展补贴政策,杜绝“养懒汉”。

          四、抓好“三项重点”,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化

          抓住关键方能事半功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三项工作,是“三农”工作重点,事关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不折不扣扎实推进。

          (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特色农业产业是大安的标志,是建设“特色农业强区”的关键。一要推进特色化发展。立足大安资源禀赋,找准比较优势,加快推动肉鸡、水稻、高粱、柑橘、肉牛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更多产品优势区,在主动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中抢抓先机、赢得优势。二要坚持龙头企业带动。着力解决企业带动力不强、利益联接不够紧密这两个问题,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探索更多企业、农户“双赢”的利益联接机制,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力争2023年新评定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家、区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区级示范农场5家。

          (二)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一要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实施好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项目,建好美丽乡村路。要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短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二要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快构建起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推广“乡情小院”等本土微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三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六无”平安村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塑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

          (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突破制度瓶颈,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农村活力。一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如何打破城乡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第一条就是地,在地上做文章,农村的资源就是地,要积极探索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充分利用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这一契机,加快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做好全市第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出让。二要持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抓好《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健全“三会”制度,积极探索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运营机制,以低风险、可持续的方式放活经营权,推广承接小微工程、提供订单服务等新模式,强化与各类市场主体的联合融动,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益,力争全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村达7个,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

          五、加强“三个保障”,广泛凝聚工作强大合力

          推进乡村振兴、抓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三农”工作始终,切实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各镇及涉农街道要把抓“三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镇(街)党(工)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要当好“一线施工员”,抓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着眼大局,立足职能定位,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关心关爱,让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民服务、推动发展上来。

          (二)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要制定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方案,形成有效督查、精准考核办法和绩效评估体系。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委目标绩效办、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要常态化开展督查,定期进行通报,对责任、工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严格启动责任人与责任单位“双追究制”。要用好用活乡村振兴指挥部等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制度,强化工作调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好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创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评估等大战大考。

          (三)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要着力“引凤归巢”,抓好本土人才培育,联系利用好返乡大学生、农民工等“乡土人才”,培育一批农民企业家、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主动对接争取国家和省市重农强农惠农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资金落地大安。要加强乡村建设用地保障,加快推动村级片区规划按需应编尽编,积极盘活现有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用地需求。要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持续推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推动更多要素、资源向农村聚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同志们,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区,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大安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