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大安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初显
    作者:推进办  阅读数:867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12日

    编按: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我区作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区,在推进素质教育、队伍建设、办学条件、保障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其做法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根据区委主要领导要求,现将市委办公室领导参阅《优化配置 激发活力 大安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初显》一文印发给你们,请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认真研读,借鉴其经验做法,系统谋划各单位工作思路和举措,切实为大安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做出积极的贡献。

     

     

    优化配置  激发活力

    大安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初显

     中共自贡市大安区委

     

        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区”——大安区始终坚持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着力点,不断推动保障水平、办学条件、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方面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农村校园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一些改革试点做法得到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一、强化政府责任,着力提升均衡发展保障能力

        牢固树立“办好教育是政府的本职,办不好教育是政府的失职”的理念,始终坚持“科教兴区、人才立区”,坚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委、区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全力抓、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负责人配合抓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四大班子联席会定期、不定期研究教育工作;2010年以来,区委、政府先后12次研究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和先导作用,围绕《大安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大安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大安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方案》以及《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建设规划》,明确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是强化推进保障。建立和实行“三考联动”机制,将试点工作纳入党政综合绩效考核,并实行风险抵押专项考核,同时与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相结合。建立监督问责机制,将试点工作纳入党政目标督查、政府教育督导、人大政协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并将试点工作纳入效能问责范畴。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全体县级领导、区级部门与学校“双联系”和骨干企业与农村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三结对”活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了试点工作。

        二、强化资金投入,着力提升均衡发展硬件设施

        牢固树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填谷建峰”的理念,通过财政倾斜、项目整合、社会募集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强化财政投入。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教育投入优先增长,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的投入机制,教育投入、生均经费、教职工工资逐年增长。2012年教育投入将达到2.7亿元,是2010年的1.36倍,年均增长18%,高于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3.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教育投入将达1.9亿元,增幅比城市教育投入高8个百分点;小学、初中生均经费分别是2010年的1.3倍和1.31倍,农村小学、初中生均经费较城市分别高260元、160元;教职工人均年收入是2010年的1.2倍。

        二是整合项目投入。2010年以来,整合项目资金1.2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43个,新改扩建教育教学及辅助用房16.1万平方米、运动场6.6万平方米,全区教育教学及辅助用房达标率达96%;配套建成8个乡镇中心校学生公寓,启动5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消除辖区教育教学D级危房。投入2400万元实施校园绿化、饮用水改造、标准化食堂建设等“八大工程”,更新建设22所农村学校功能室,全区所有乡镇中心校、47.5%的班级实现“班班通”,城乡学校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率达到100%。

        三是动员社会投入。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先后动员社会各界投入资金1059万元,建成浙江快达、良方小学、巨东希望、苏泊尔小学等22所农村学校。

        三、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均衡发展师资活力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均等化。该区始终坚持“区管、校用”原则,统筹推进城乡教育管理、教学“两支队伍”建设,推进教育资源向农村重点倾斜,着力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均等化。

        一是统筹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全区城乡人口分布和中长期学龄儿童增长情况,依据《大安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城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出台《加强和规范城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意见》,对城乡教师选拔、调配、培训和管理进行了明确,不仅使城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有章可循,同时也扭转和杜绝了“城区教师严重超编、农村教师严重缺编”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教师力量的不均衡问题。

        二是统筹城乡教师队伍管理。实行城乡教师“网格化”管理,根据城乡生源情况和教育教学需要,推行城乡学校编制动态管理、人员动态调配和教师定校、定岗、定职责。统一城乡教师绩效管理,探索实行城乡教师绩效工资固定发放50%,绩效考核月发放20%、年发放30%,较好解决了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问题;建立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机制,重奖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两年发放奖金94万元,并建立名校长、名教师、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月津补贴机制。统一城乡教师职称评、聘规则,实行城乡教师评、聘工作一体化,建立评、聘分离机制,将聘用指标量化到校。全面推行城乡校级干部聘任制、任期目标制和定期交流制,先后选派18名城区学校校级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选派12名农村学校校级干部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先后从城区学校选派412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选派128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

        三是激励中青年教师到农村任教。区委、区政府出台政策,明确规定农村学校缺编优先补充、农村紧缺学科教师优先调配;凡没有农村任教或援藏支教经历的城区教师,必须到农村任教或援藏支教满一定年限,否则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资格。区财政划拨专款,对到农村任教和援藏支教教师实行生活补贴、交通补助;在全区教师绩效工资总额中划出10%的比例,作为农村学校教师边远补贴。截止目前,发放到农村任教和援藏支教教师生活补贴、交通补助和农村学校教师边远补贴1014万元。

        四、强化惠民利民,着力提升均衡发展关爱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弱势、共享幸福”的基本取向,积极实施助学工程,建立健全特殊学生群体关爱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规范管理促公平。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政策,着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努力将城乡义务教育段班额分别控制在45人、50人以内。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将市下达的省级及以上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辖区高中学校招生指标10%均衡分解到全区初中学校,努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化问题。坚决遏制择校、择班现象,坚决治理教育“三乱”问题,成功创建为“四川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

        二是健全机制重惠民。出台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等实施意见,大力开展“江姐家乡助你上学”活动,积极落实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全面落实“两免一补”、“一减一免”政策。两年来,共落实“两免一补”、“一减一免”资金4428万元,发放贫困大学生助学金220万元,为348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82万元,解决了380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

        三是注重特殊抓关爱。建立特困师生关爱救助机制,两年发放救助资金151万元。建立区特殊教育中心,设置“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点34个,“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6%。建立并规范管理“杰克森关爱中心”,保障了94名孤儿和特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着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建立“留守儿童法律援助之家”、“留守学生之家”8所,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30个,为广大留守学生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关爱失足青少年,积极推进学校矫正、社区矫正、家庭矫正工作。

        五、强化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均衡发展育人效能

        秉承“尊重个性、发掘潜力、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书育人、以文化人、以德正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由外延均衡向内涵均衡发展迈进。

        一是重课改提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育质量监管由终端向过程转移、由局部优质向整体提升转移、由依靠拼时间拼体力向教改教研高效课堂转移,健全教育教学视导、教育质量评估等制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近两年,全区有15个教研课题在国家、省、市获奖,有教师840人次在国家、省、市竞赛中获奖,有学生2500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二是重文化提素养。在全市率先出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纲要》,并以提炼“自贡精神”、“大安精神”为契机,深入挖掘“江姐”、“恐龙”、“燊海井”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江姐小学“红色教育”、凤凰学校“和美教育”、大安小学“燊海文化教育”等校园主题文化建设蓬勃开展,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所有中小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徽、校旗和校训,基本形成“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良好格局。

        三是重实践提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纲要》,以“弘扬江姐精神、永做革命传人”为主题,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青少年体能训练,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江姐小学五年级一班被国家教育部授予“江竹筠班”称号,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江姐中学建立。2012年江姐中学女子足球队代表四川在“‘2012斯凯孚’与世界有约希望工程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获全国亚军;上田坝小学段萌睿同学在第五届“辉煌中国”全国艺术节中获金奖并参加《青春中国》节目录制;鸳鸯学校建成全省一流的义务教育劳动实践基地。